Tuesday, March 8, 2011

舊文重貼 — 師兄.我.師弟

剛讀完家父介紹給我的「刀下留人」。




短短百多頁,三十則的小故事,是鍾尚志教授懸壺濟世三十年的精華; 鍾教授的文字得就像手術中使用的解剖刀,精簡獨到,幽默之處令人會心微笑,感性的句語卻往往令人掩卷深思,一再回味。

鍾尚志教授於1980年畢業於愛爾蘭皇家外科學院,其後在香港接受外科手術訓練,之後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歷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香港消化系內視鏡學會秘書及香港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威爾斯親王醫院外科系教授及內鏡中心主任。

在醫院內,鍾教授引進各種嶄新的醫學技術,年老體弱的病人往往受不了大手術的創傷,他利用內鏡微創手術救回不少人的性命,又發現螺旋菌才是胃潰瘍的真兇,為胃潰瘍的病人帶來根治病症的福音。

在學校裡面,鍾教授致力培育下一代,字裡行間不難感受到他對後起之輩的關注之情。他不單單關心本地的醫學發展,更毅然辭去在港的工作,隻身前往新畿內亞將多年習醫所得傳授給當地的醫學生。那裡的醫療設備不足,學生如過份依賴現今科技,沒能學好基本功,很多時面對種種病症就無從入手,鍾教授在當地的貢獻不能說不重要。

走出手術室,在校園以外,鍾教授也盡了作為一個醫生的責任︰沙士期間,他曾挺身而出跟政府唱反調,指出疫情已擴散至社區的事實,深得民心。

「一代國手」之名,鍾教授當受之無愧︰但名醫也有面對病魔而束手無策的時候,當病人是自己的好友的時候,那種痛苦實在是有口難言 — 曾有一個相逢恨晚的同道兼好友患上末期腺癌,鍾教授可以做的都做了,命卻註定是救不回,當事人和配偶倒算看得開,但當事人的母親的將悲痛怨憤之情卻又應如何面對?

一句「我沒有出席他的喪禮」,道盡當中辛酸。

-------------------------------------------------------------------------------------------------------

這位鍾教授是我的中學同校師兄,我們都是華仁仔。

雖然他穿起醫生袍的時候,我才剛進幼稚園,但讓我也不害羞地沾一下他的光 — 因為,這所耶穌會辦的「紅磚貴族男校」,的確有讓我們這些舊生值得引以為傲的地方。

令我感到自豪的,不是每年都能出個十優狀元的會考成績,這在華仁仔的傳統文化裡不值一提。

讓華仁仔愛上華仁的,是真正的「有教無類」的精神。

給予學生絕對的信任,讓他們自由發展,我相信這才是真正的人材所需要的培育環境。

中五那年,坐我旁邊的是位後來拿9A的同學,前面的一位拿10A,我自己也好歹在中文科拿了一個A,這組位置本算是一個「好學生」組合吧?



偏偏,在「?」的位置上,坐著的是一位黑社會同學。同學間都知道,而老師也知道,這位同學從不在學校生事,在校內成績也不算太差 — 然而,在一般所謂的「名校」標準來說,這位同學應該一早予以開除,即使能勉強留校,也定必給編到角落去坐以起隔離之效。老師卻把他編到兩位出名品行兼優的同學旁邊,他相信我們不會學壞,也相信這位同學會學好,就是這份信任,讓我們感到老師真心的關愛。

這位黑社會同學就這樣給老師拉回正軌,後來繼續攻讀他感興趣的會計學。

跟這幾位同學再沒聯絡,不知道現在大家的生活如何? 成就如何?

我的感受很深 — 一間學校能把一個黑社會學生教好,其對社會的貢獻要比每年出產的十優狀元加起來都大多了。

想起來,老師會不會也是因為同一個原因,特別讓我坐到這兩位模範同學的旁邊去?
不管如何,這些都已變成過去式了。

說我馬後炮也好,畢業前我就認為「華仁精神」已名存實亡。

當我剛進華仁書院的時候,學校基本上仍沿襲由耶穌會從外國派駐神父當校長的制度; 這些神父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為香港的教育盡心盡力的工作了幾十年,他們的共通點是都真心的愛每一位學生。後來,在我畢業那年頭,轉交由華人教師昇任校長,校風一下子趨向高壓嚴管,對學生的信任一下子沒有了。

學生的質素每下愈況是擺在前頭的事實,是因? 是果?

-------------------------------------------------------------------------------------------------------

一蟹不如一蟹,拜讀師兄的「刀下留人」後才懂慨嘆自己不學無術,從沒認真地想過能對社會回饋些什麼; 愧對用心教導過我們的師長、愧對上一代的師兄們,但即使如何不濟,也萬萬想不到母校出了這種學生 — 舊同學兼好友ONLY傳來網上找到師弟的自拍片段︰

(影片已刪)

從老師口中聽師兄李克勤的頑皮事跡,就知道華仁仔跟其他學校的學生一樣愛捉弄老師,但侮辱和踐踏權威從不是華仁仔的傳統。充滿自信的人,從不以低眨別人為樂。

雖然不少名門望族的子弟入讀,但華仁從不是什麼貴族學校; 況且在我就讀的年代,教師和學生的質素都大不如前,實際上算不上什麼名校了,但起碼還能見證到苟延殘喘的一點「華仁精神」。想不到才短短幾年就徹底地完了。

憑藉傳統名校的名氣,高資學生還是拼命地擠進來,要繼續每年出一兩個十優生應該不難,問題是,學生一般的基本價值觀念有好好地建立起來嗎?

師弟們犯錯,不但錯得嚴重,更嚴重地愚蠢 — 立壞心腸幹壞事的汪洋大盜也總懂得毀屍滅跡,自拍醜行還沾沾自喜地放上網公諸同好,除侮辱自己之外,最大的錯,在於蠢。

有位原本立志當神父的舊同學,大學畢業後回歸母校任教,不知道他對這事件有何感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