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5, 2011

曲詞之間

讀到一篇文章,批評香港樂壇詞大過曲的不良現象,說中了很多人聽歌的心態︰歌詞要「中」要「絕」,音樂人花在樂句曲式編排上的心思,很少有人留意 — 至少,談論歌曲時,大部份人都只會提到某某句歌詞說中了自己的痛處,說某段伴奏很精彩的人不多。

造成這個現狀,能全怪音樂人嗎?音樂是藝術,也是商品,在香港,投資不能不問短期回報,將重點放在一般受眾有能力消化的大路歌詞上,讓大眾有talking point,才能有noise,這亦是無可厚非的事。

陳奕迅本身也常談論歌詞當中的妙處,歌者本身對好的歌詞當然不抗拒。我們也沒有必要將寫得好的歌詞當成令樂壇工廠化的罪魁禍首。

說到陳奕迅近年的歌太悶,這基調我是同意的。一向認為,《陀飛輪》、《與我常在》、《天下無雙》之類的歌曲,找劉浩龍來唱是沒有分別的;這把可塑性高得瘋狂的聲音,本來就該用來唱《兩名男子街頭相遇》、《Allegro, Opus 3.3 a.m.》、《瑪莉奧派對》這類玩得夠瘋的歌,感覺陳奕迅唱這些歌時,才是他自己。

千呼萬喚始出來,《Taste the atmostphere》是一隻終於真正屬於陳奕迅的大碟(雖只是EP,但慨念上跟下一隻碟是同一個project,算是同一大碟的A side吧),可是坊評卻頗差,很多忠實擁躉聽罷一兩次便收進CD櫃封存了。無他,選走的是自己想走的音樂路線,不是大眾想聽的。

很諷刺地,是其中最為人垢病的地方,正正就是《葉問風中轉》令人聽不明白想說什麼的歌詞。找來林敏聰填這種他獨步單方的歌詞,反正抓破頭皮也不可能聽得個明白的歌詞,不就正好讓你隨陳奕迅極拿手的Raggae曲風搖擺?音樂與歌聲的完美組合,本身才是歌曲最值得欣賞的地方呀。

就像極成功地創造出新時代感的《Welcome to the future》,步伐也許真的走得太快了。甚至令人驚喜的《講男講女》中,男音的和聲太難唱,大概也是不能饒恕的罪。

希望這不是太奢侈的願望︰可不可以,讓好曲好歌在我們的土壤生長,從一片k歌林中鑽出頭來透透氣?不必把這片大眾都需要的k歌林全砍掉的。留一小片天就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