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一樣.不一樣

電視劇《天與地》破格講政治講音樂講人性,創意誠意十足卻叫好不叫座,但如果二十三點收視都來自都能看得明白的觀眾,那倒應算可喜可賀。

簡單常見的插敍電影手法,竟叫長期師奶客戶們看得一頭霧水,而師奶心態倒並不局限於師奶,男女老幼都很常見;這個「看不明白」背後,大抵來自於不願接受「不一樣」的陋習︰認為不一樣的事物沒有欣賞價值,就慣性地把耳朵眼晴腦袋一併關閉起來,拒絕接觸和欣賞,長期腦閉塞的狀態下,今時今日一個普通時空穿插的鏡頭,對於習慣一邊看電影一邊問「點解點解點解」的人來說,便很可能真的看不明白了。

當然,邊看邊討論劇情是看電視劇樂趣的一種,這我知道,而看得明白與看不明白的人之間,是沒有討論空間的。

最近跟拍拖十年的女友結婚,找婚紗和禮服的過程中看到一個既可笑又可悲的現象。我倆都愛簡約的設計,偏偏簡簡單單一件沒太多花樣的婚紗卻不易找。「一世人一次」這個概念把很多人綁得死死的,沒錯,結婚這回事沒人想要第二次,所以要辦的話當然盡量希望辦得體面,問題卻正正出在這裡︰一切簡單的東西,看上去都好像不太體面,儘管簡單就是美,還是保險一點好,天知道別人怎麼看?於是拚命把所有能找到最突出的花樣都放到身上,喱士拋紗低胸露背透視繡花珠片一樣不能少,這才有點看頭,人才能安心一點。

婚紗婚紗,沒有紗,好像就不能算婚紗,以絲絹製成的再好看也不合規格;紗本身可以很美,那完全沒問題,但不管紗本身是否適合自己只管要婚紗婚紗結婚我就是要婚紗這樣的心態卻很不健康,於是,我們常能看到明明長得不高,卻可憐地被層層白紗裙襬拋出來的誇張線條拉成小矮人一個的新娘。

既想要跟別人不一樣,卻又不能接受跟約定俗成不一樣的樣式,這當中的矛盾,倒是很可笑地佔著人性中不能或缺的一部份。

為了要建立一個不一樣的形像,讓自己在婚禮上成為最突出最與別不同的一個,費盡心思找來跟平常自己形像盡可能不一樣的服飾,結果只不過跟別人一樣地想要不一樣,擁有的東西跟別人一樣不打緊,人有我沒有的不一樣卻叫人害怕;一番苦心,說穿了,只不過為了掩飾自己跟別人沒什麼不一樣的事實。

這麼說來,挑一件簡單的婚紗舉行婚禮,原來需要很大的勇氣,要能相信自己,落落大方地走出來,不需要浮誇的裝束,我就是不一樣的我。

沒有真正確立自我的人心底裡最怕不能跟別人一樣,這種心態的魔爪可以無限地延伸到生活裡的各個層面,之所以我們現在的小孩不能輸在起跑線,年滿三歲未學會說謝謝不打緊但必須會說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之所以我們明知魚翅並沒有好吃到必須屠殺鯊魚但依舊我請你吃你請我吃,之所以單眼皮女孩必須貼上像雞毛掃般的假眼睫毛化個smoky eyes才能上街,之所以看不明白的電視劇別人最好也看不明白也不要喜歡看。

去他媽的一樣!





--------------------------------------------------------------------------------------------------------

主張簡約設計的婚紗店不好找,朋友介紹下選中了這間IL MIO WEDDING,店主兼設計師Kenny很熱心向每一位客人灌輸簡單就是美的道理,希望他能像逆市場而行的電視劇,找到愈來愈多的知音!

Thursday, October 27, 2011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

繪畫是一種藝術。藝術是一種創作,失敗是常事。我這幅水仙,是個例子。


師父批評︰白色用得太濫太露,冷暖變化不足。

這評語是正確的。不論我多努力,嘗試在沒有真實物象對照下重現水仙之美,出來的效果還是剌痛地說明我的失敗。拿自己的畫出來展覽,本就像脫光光站在公眾面前讓人品評,這樣的一幅畫讓我自慚形穢。

以《水仙之舞》為題,我嘗試捕捉水仙的輕盈與嬌柔,其隨風輕擺的曼妙動作和淡雅的香氣。在技術不足的情況下,這一切都只是空談。

這說明了技藝與創作的關係。沒有技術,創作是多餘的,沒人愛看;反過來,將技術磨練至大師級數,卻沒有創作的成份,那藝術的價值何在?

我常跟學生說︰學習繪畫時,我們學習如何能畫得真似,過程中很容易作繭自縛,以為這就是繪畫的最終目的。

藝術是抒發感情的途徑,單以求似的心,忠實地描繪對象,情感的出處又在哪裡?觀者又該如何入手?

常說不能「過早求脫」,應先把基本功練得紮實,這道理是對的,學什麼都一樣,紮馬功夫十分重要,不嫌刻板,不怕辛苦,才能練出好功夫;我認為,在同一階段開始培養求脫的心,同樣重要,也沒有牴觸,相反,更能清楚自己的目標,朝著明確的目標才能一步一步確實地進發,否則練出來的不是硬功夫,是死功夫。

那麼,如何開始創作?求脫,要脫去的是什麼?我們又要變成什麼才對?

一切沒有絕對,藝術更沒有對與錯,技術與美感都有準則可以衡量,藝術本身沒有。梵高的透視法則錯,馬蒂斯的用色是神經病,他們的「不合理」,造就了情感的完美表達,激動人心。他們的畫理之「錯」,是藝術的「對」。

要出發,我們必須聽從自己的心,放任自己的腳步亂走。會走錯,會跌倒,但藝術就是由「錯」開始的。讓自己嘗試去錯,才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從這個「不同」開始,才有機會找到「對」的一點。

同樣用白的功夫,在下面這幅《黑白旋律》中使出,卻又出乎意料地在這個以花為題的展覽裡那一片色彩斑爛中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同︰


我花在《水仙之舞》的時間和心血,遠遠多於其餘兩幅畫作,出來的效果卻相反。這絲毫沒有讓我氣餒,反而更覺隨心而行之重要,是成功是失敗,不獨靠努力而定,也得要放膽一搏才有機會。

在藝術裡,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它們是雙生兒。

最後請留意,這結果也說明了,基本功還是十分重要的。若道行夠高,水仙一畫不會失敗。願愛畫者共勉之。




金句

這句話從微博上看到,我把它抄下來收藏在手機裡,不時拿出來重讀︰

不落入極端是最高的戒律。既不做吸煙者,也不做驕傲的不吸煙者;不做說謊者,也不做極其傲慢的不說謊者。極端的守戒,只讓驕傲膨脹。以自己守戒為榮的佛教徒,表現出屈就他人,炫耀自己的戒律,讓那沒守戒或守了一點的人難堪,這種佛教徒需要讀《金剛經》。-- 宗薩欽哲仁波切

常說對人寬、律己嚴,律己不難,律己的同時能有對人寬容的氣度才難。我們常笑大陸同胞在公共場所的荒誕行為,行為本身當然有錯,是可笑,但錯者本身不知己錯,我們至少能在訕笑的同時,理解這行為來自於文化的差異,而非單單個人品行的高低嗎?將心比己,易地而處,自己會否不一樣?

大陸同胞不是唯一的「外族」。其他文化對於我們定有不少衝擊,保有平常心,不炫耀自己的文化進步,不容易做到,這與信仰共通。以上這句話,適用於任何宗教,或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人人該當自省。

李天命說,金句人人愛讀,人人以為金句說的不是自己。共勉之。

Friday, October 21, 2011

曼珠莎華

很多畫家習慣避談自己的作品,認為完滿的作品應任由觀者自行解讀,多作解釋是畫蛇添足;當中雖有魚目混珠者的籍口,但這說法基本上沒錯。畫者都高傲,當然都希望別人能看懂自己的作品。

我的看法有點不同,第一,我的畫作並不完美,多說兩句不減其價值。再者,藝術本是雙向交流,繪畫這行為本身已極為孤獨,展示作品的同時,能跟受眾多談兩句,交換看法,不是壞事。

大前提是先讓觀者觀畫,得到確切感受後再作交流,畫者沒有企圖改變觀者的看法便行。

換個角度看,Andy Warhol說,畫家也不過是一份工作。只懂埋首苦幹,羞於告訴別人自己在工作崗位的價值,是傻瓜。工作就是出賣自己,街市裡猛叫菜心好靚的嬸嬸們最敬業樂業,誰要當乾坐街邊等人施捨的乞丐?

下面這幅畫,相信大家未必知道當中的故事,若你願意聽,我很想告訴你 — 說故事之前,請花一點時間細看,聽聽自己的感受(沒感受就坦白告訴自己沒感受,千萬別學藝術館裡那些裝出驚嘆表情的笨蛋)︰





這幅畫的畫題是《曼珠莎華》。大家也許聽過梅艷芳或山口百惠原版的《曼珠莎華》,歌詞裡的正是這種形態奇特的紅花。

曼珠莎華源於梵語,它的學名叫紅花石蒜,也叫彼岸花,是佛學裡的引渡之花。古時「華」字與「花」字相通,所謂「早生華髮」,即指花白斑駁的髮色。它的化名很多,也叫龍爪花、金燈、赤箭、或者無義草。

無義草這名字最合它的形態特徵︰它的花期為每年夏末秋初,長花時基部的葉子凋落,秋末花落時重長,故有見花不見葉,見葉不見花之說。由此衍生出許多男女互相傾慕苦戀,偏偏歷盡輪迴卻生生世世不得相見的傳說。

王菲唱的《彼岸花》算是其一,林夕用單單數十字說出一個極盡淒美的故事︰

看見的  熜滅了  消失的  記住了

我站在海角天涯聽见土壤萌芽
等待曇花再開 把芬芳留给年華
彼岸没有燈塔我  依然張望着
天黑刷白了頭发  緊握着我火把
他来  我對自己說 我不害怕  我很爱他

女的先走了,前緣已盡卻不能忘懷生前所戀,站在彼岸苦等愛人,末段一句卻透露出未知愛人是否已然忘情的恐懼!

人世間充滿千百樣的苦,愛情的苦不是唯一,但置身其中,卻往往有世界末日之感;要解世上各樣苦,唯有靠《心經》教導的破執 —  簡單說,就是「放下」。

當我們明白,變幻原是永恆,苦,也不過是人生五味之一,沒有任何疾苦或逸樂是永恆的,人就能坦然接受生命之常變。

我是天主教徒,把佛教當成是一種哲學那樣去學習,《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教我受用一生。天主教強調把人生交託給上主,人生之苦用不著自己憂心,萬事上天自有安排,教人目光放遠一點,待他日回歸天家才是生命的真正開始,這同樣亦能免除很多煩惱;放下,是大智慧,不借外力,是能真的接受變幻人生。兩者都好,看哪一樣對自己更適合就是,反正真能做到完全相信上帝和徹底破執的人恐怕沒幾個。

我自己在《心經》裡學習到的,與《聖經》灌輸給我的價值觀同樣重要。今次以書入畫,並非造作,只求將這個故事說得完滿。不少人反對在西洋畫上題字,我認為得看畫的是什麼,畫本身無中西之分,中國人畫油畫,是學習外國人的傳統,若固守別人的模式,畫出來的終究不是自己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根。題字,本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精髓之一,要題得恰當是唯一法則。

說一點作畫過程中的花絮︰



此畫原是一幅畫壞了的水仙。自己實在看不下去,決定毀掉,擠上塑膠彩。


將塑膠彩掃平,大致上就能看到《曼珠莎華》的佈局。


趁顏料未乾,撕碎原先寫好完整的一幅《心經》貼上,以刷子沾水再在上面掃上,水份濕透宣紙後跟底層的顏料融合,將紙漿住在畫布上,同時透現底部的顏色。這個步驟有點像Photoshop的效果,挺過癮的,喜歡畫畫的朋友不妨試玩一下。


最後宣傳一下,此畫現正於太古坊展出,詳情如下︰

「花橋」藝恆會畫展
地點︰鰂魚涌太古坊林肯大廈
展期︰2011年10月16日~30日(30日中午十二時撤展)
時間︰早上8時至晚上9時

歡迎蒞臨參觀!

安息吧,小狗

今天見證了一條生命的流失,心情低落。

傍晚溜狗完畢,歸家途中在馬路旁遇上一位哭得梨花帶雨的少女,懷中抱著一隻小貴婦犬,小狗一動不動,少女哭訴,它給小巴撞倒了。

見少女沒帶錢包,我招了的士,送她到附近的動物診所。

小狗被送到手術檯上,沒有半點生命跡象。

「現在怎麼辦?」少女焦急地。

護士回答說,那得先看看它有沒有心跳……

「如果沒有心跳,還能救嗎?」少女急起來,已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

醫生出來,搖搖頭說,已沒有心跳,不行了。

少女剛才還在往手術室裡大叫,小狗加油!小狗加油!

這刻她徹底崩潰了。

我輕摟她的肩膀,跟她說︰「進去看看它吧!」

牽著笨笨和小黑,我讓她跟小狗在手術室內獨處,聽到她問︰「它在流血啊,怎麼辦?」

它已經死了。流再的血也沒關係。我能這樣說嗎?

我的心情低落,有一半來看於自己的無動於衷。或許你會說,狗不是你的,你當然沒有感覺,我不知道,但我確實相信生命隨時隨地都能流走,無聲無息地。愛,只能趁生命仍在時好好把握機會表現。

希望,少女這天晚上能睡好,因我另一半的難過來自於她那叫我動容的悲慟。

Monday, September 19, 2011

洛神葵果醬


逛街市,被這形狀奇特的紅色果實吸引,請教檔主,原來它的名字更特別︰洛神葵。原產印度,也叫山茄、玫瑰茄、紅角葵、萼葵、香妃花,還有從英文名字Roselle直譯過來的羅塞耳,當然,還是叫回洛神葵最好聽。

它的功用可多著,最常見的是泡成洛神花茶,果肉未熟時可製醋,成熟後能做成果醬或蜜餞,發酵後還能釀成酒,食用後能降血壓、解熱、補血、去除疲勞、通便秘、利尿、去浮腫、幫助消化、促進腸胃功能……

我買回來只為貪玩,試製果醬。步驟如下︰


剝開外層瓣狀果肉,可見裡面青綠色的果核。果核不要,摘下果肉備用。 


將果肉切碎。若希望果醬口感軟滑的話盡量切碎一點,洛神葵的果肉比起其他的生果略硬。


以中火炒軟,加水滾起煮至軟身收汁,拌進蔗糖(一磅洛神葵約150g)混和即成。


撈起裝瓶。瓶子先以滾水消毒10分鐘,裝進果醬,倒置攤涼即成。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堅持

早起,剛入秋的晨早清新空氣告訴我,我需要一碗粥。

於是梳洗更衣上街找粥店去,店內粥品林林總總︰到底吃皮蛋瘦肉粥好呢,還是吃碎牛肉粥好?還是白粥油條?要不要加個炒麵或咸肉粽?

我執迷於這種早餐的選擇。每天起來的天氣不同,心情不同,身體狀況不同,依此選擇不同的食物,是一種樂趣。儘管選擇並不很多。

愛下廚的我,討厭早上要動手才有得吃。早上起來太肚餓,空腹一晚,剩下的能量頂多只夠將牛油果醬塗上麵包舉起來吃。多餘的動作讓我精力透支,當天的心情便差得無可救藥。

早上起來要儘快吃早餐。早餐是一整天精力的重要來源,依情況需要可以將就吃少一點,但絕對不能不吃,也儘量不要太遲吃。這是我的習慣。

和什麼人吃更重要。跟喜歡的人一起吃早餐,是我細小設想的幸福畫面。

我也享受獨個出外吃早餐。到茶餐廳聽麻甩論性,還是到大快活聽師奶論政,都是樂趣。

對早餐的這份堅持,大抵只有盧廣仲能明白︰Roooooooockk!!!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夏天,再見

秋來。

快要跟夏天揮手告別,慶幸今年我不再一直詛咒酷暑的炎熱。那很痛苦。

夏天本來就熱,罵它沒用,它還是照樣他媽的熱。也只有夏天才熱,春天秋天冬天不懂。

既然熱,就趁機去做只有炎熱的天氣才能做的事︰於是我游泳去,並學著享受。

十多年沒游泳,動作和呼吸節奏的協調全亂了,重新由頭學起,重新學會享受浸浴於冰涼海水的舒暢。躺在浮台上,曬在身上的猛烈陽光變得和藹可親,閉目吸一口吹來的海風,那是用錢買不到的快樂。我本早已忘掉的快樂。

以往將「夏天太熱,令人動也不想動」的想法放得太大,集中看因為夏天太熱而不能做的事,不斷找機會證明夏天的壞處,每次走路走得汗流浹背時就咒罵夏天該死,愈罵愈討厭炎熱的天氣,愈討厭愈覺得天氣炎熱。

心態改變,怕熱的我依然怕熱,汗還是照流;但凡事學著去找其中的樂趣,總比找它討厭的地方好。天氣如是,工作如是,對人何嘗不是?

沙灘上的三點式美少女,好看。跟麻甩仔朋友們在浮台上跳水、傻笑,好玩。泳後的一杯雪糕,好吃。曬得一身古銅色,十多年不見的六塊腹肌隱約找回了四塊,好索。哈哈哈哈。

夏天,我最愛的秋天來了,我們下年見!

Wednesday, July 20, 2011

瘋子的世界


這可算是我最瘋狂的閱讀的經驗。這本可讀性100分的好書,令我完全失去暫停閱讀的自制能力。

一個人,好端端的竟會想到「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上去,已很有點接近瘋子了。

為了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斷跑去問其他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已算半瘋了吧。

最後竟將精神病人鎖定為目標,從他們口中窺探這世界未知或不可知的一面,在數年間持之以恆地利用工餘時間訪問不同的精神病人,然後將資料輯錄成書,絕對是瘋子之中的瘋子。

但當你翻閱這書的頭兩頁,就不可能不讀下去,必須承認,《瘋子的世界》是我近年讀過最過癮的書。
書裡有一級恐怖的鬼故事、《三隻小豬》世上最詭異版本、浪漫而天長地久的愛情故事、比科幻小說更科幻的怪事……

讀這書有種着魔似的感覺。除了當中有些個案幾可介定為靈異事件之外,精神病人眼中的世界,確是我們聞所未聞,就連想也沒想過的,然而,你卻會忍不住問自己︰「這個世界,攪不好該是這樣的才對?會不會……瘋的是我?」

讀完後我三天不敢照鏡,鏡在面前就起雞皮疙瘩。鼓起勇氣抬頭望鏡,鏡裡的自己卻很不真實。彷彿世界都給癲覆了。

我希望我沒瘋。或不會在將來瘋掉……不,或許沒瘋掉才是可憐的?

Wednesday, June 15, 2011

拾糞之樂

前天回家時又碰見樓下那位親切的婆婆。

婆婆︰「拉左狗未呀?」(她習慣將「溜狗」說成「拉狗」)
我︰      拉左喇!
婆婆︰  (無啦啦) 生個細路玩下啦!
我︰      ……生個細路即係我俾佢玩既o者,咪攪!
婆婆︰  好玩架喎!
我︰      婆婆你識湊就話o者,我唔識湊,唔好玩架喎。
婆婆︰  佢會大架嘛!
我︰      我就係唔想佢大……
婆婆︰  …………

我想,婆婆一定在心裡暗罵這一輩的年青人,寧願養狗也不肯負上傳宗接代的天職。

很多人對養狗的人都有個誤會,認為他們定必是怕傳宗接代責任太大,寧可以養狗代替,聊慰生兒育女的天性。

其實,養育小孩,跟養育狗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需求。

狗永遠是狗,牠們不會「長大成人」,養狗的人正正樂於照顧牠們一世 — 每天替牠們拾糞,就是一種別人不能明白的幸福。

不養狗的人不明白,總愛勸說養狗的人生育,以為他們是不明白生育的樂趣才作逃避,總喜歡以「人會長大,在成長不同階段有不同樂趣」為由去「鼓勵」養狗的人生育,他們並不明白,狗隻至死一刻都是那麼的純真,牠跟你之間的感情都是從一而終的那麼真摯,世上是沒有另一種感情可以代替的。

正如狗也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的親情一樣。

地球已住滿人,延續下一代已不再是這個擠迫的社會裡每一個人的責任了,大家就各取所需,好不好?

Thursday, May 12, 2011

心靜自然涼

說心靜自然涼,騙人的,熱就熱,冷就冷,脾氣暴躁可以保暖乎?

素來怕熱怕得要死,每到夏天,活動能力大減,幾乎要以夏眠渡過酷暑。暴虐的陽光曬在皮膚上,似有千萬蟲蟻螫咬,像要從皮下奮力鑽出,簡直想將整個人皮剝掉。謝絕一切戶外活動,包括游泳,多少泳裝美女都抵償不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煎熬。

今年心態有變,熱還是那麼熱,卻好像不那麼討厭了。奇怪得很。

我不知道與抄寫心經有否關係,現在將夏天看成是四季恆常有變的一部份,熱起來汗還是照流,整個褲管都是濕的,生理上的難受依舊,心裡卻出奇的坦然,夏天嘛,應當如此。生平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或許本應如此,只是我早已忘掉。

恨,讓人在痛苦中打轉;恨夏天的熱,讓我熱上加熱,笨了這許多年啊。

Thursday, May 5, 2011

開到茶靡



學生決定畫花送朋友,買來馬蹄蘭反覆試作,我見花快要凋謝,也來畫一幅。畫花、送花,當然選新鮮的,我的視線卻被這束花中快要枯萎的幾株吸引。

新鮮的花固然婀娜多姿,馬蹄蘭像少女穿夏裙那隨風拂動的裙邊特別美,在暗區中映出的微光也神秘誘人,我都收在畫面裡了;黃花沒白花耐放,先開始凋謝了,美麗的裙邊沾上一抹枯黃,扭動的線條開始變得生硬了,卻仍努力擺出高雅的姿態,把握時間綻開生命最後一刻的光芒。及至全枯,少女的臉上添了無數道皺紋,腰板也挺直不起來了,在燈光映照下卻泛起此時才得見的金光,這麼幾株枯枝,卻讓我感動了,決定把它留在畫裡。

夕陽無限好,生命正因有限時,才美。

Tuesday, April 26, 2011

大澳楊候古廟



昨天復活節假期的最後一天,天氣甚佳,跟朋友到大澳一天遊,人雖不少,倒也閒適。

遊人太多,能賞水鄉之景的位置都擠滿了人,帶來的小本子速寫簿派不上用場,留待下次平日重訪再畫。反正白海豚沒碰得見。

之後來到候王廟,被其建築吸引,朋友進內求箴時,跑到外面作小畫一幅。廟外新修磚牆過於齊整,古意全失,作畫時刻意改掉,才與廟頂的裝飾紋理相襯。

求神之說我不信,倒是廟內置有數塊碩大的鯨魚骨,自然的力量讓人肅然起敬 — 人活在自然中,對未知之數感到不安,求諸神佛,豈不亦屬自然的一種?

Friday, April 15, 2011

閒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喜歡這首禪詩,四季各有可供賞味之處,若有閒心,則當下每刻皆可喜。

我本來極討厭夏天,體質怕熱,沸點很低,太陽曬一曬,身體跟心情同時燒沸,變身黑面神,所以從來不到陽光與海灘的渡假勝地旅行,香港人必到的泰國,我就沒去過。

今年夏天初到,天熱未至於真的很熱,但我似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 我好像沒有那麼抗拒夏天了。夏天的陽光,曬在皮膚上仍然滾燙,生理上依然不好受,但開始理解為感官的一種,覺得能感受到熱,能觀四季之變幻,是種幸福。

我有一套自己刻的石章,寫書法時分四季使用︰


春露、夏雨、秋風、冬雪,四季之景皆美 — 「若無閒事掛心頭」的話。

Thursday, April 14, 2011

偷懶

上課時偷畫小狗一號。


上課時偷畫小狗二號。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赤柱泗益黑面神

常在星期天早上到赤柱,遊人雖多,卻有悠閒氣氛。

街口那家花店,賣的花林林種種,當中要數繡球最美,那迷幻的紫藍叫人看得入神。多年前曾作此素描︰


愛花束的整齊,濕地上的倒影也吸引,只是太貪心,幾乎把所有的細節都費心地描畫進去,畫的人辛苦,看的人費神。這樣的畫作過不少,後來自己看不過眼,都丟掉。

現在愛以速寫作簡單記錄,將時間精神花在建構畫面上,把所見的景物搬動到恰當的位置,或增或減,調配出繁囂中帶閒適的感覺。


來到這裡,總忍不住要到「泗益」嚐一嚐那塊西多士。蛋漿純以蛋白發起,故特別鬆軟,上桌時也沒附上糖漿,因早已藏在西多士的夾層中間。製作過程繁複,需時約十五至三十分鐘,難得的是不論排隊的人有多少,仍依法炮製,不願以質換量,一貫老舖作風。

老舖的特色也體現在伙計的服務上。「泗益」座位只二十來個,全靠一位伙計下單,聽顧客下單時他木無表情,不給你一點反應,你不會知道他到底聽到了沒有,黑面神一個。但他像部電腦,你要的東西一做好就立刻送上,絕不遺漏。

我不明白他腦袋的運作模式,如何能同時應付幾張桌的菜單︰

1號桌abc客人點西多凍檸茶走甜餐旦麵加碎牛蛋菠蘿包
2號桌def客人點腿旦治兩份西多加凍檸樂
3號桌ijk客人點油占多凍咖啡少糖1號桌abc客人追加一份西多士……

老舖的伙計,就有此能耐。

Tuesday, April 12, 2011

又寫心經



開始覺得,能偶爾騰出一點時間,寫寫心經,是件幸福的事。

書法一向是我宣洩感情的其中一種方法,是以我多寫行書;寫心經,卻果真有寧神靜氣之效,重點是抄寫,什麼書體倒也不太重要了。

慢抄有慢抄的好,抄時不想什麼,就把字抄好,心情自然就舒暢。只是手累了一點,不慣寫棣書的我不能一次過抄完。

行書熟一點,寫起來順手順心,一氣呵成也有其樂趣︰

Monday, April 11, 2011

筆墨等於零



吳冠中前輩說過︰筆墨等於零。

他常以水墨與油彩交替試驗不同題材,發現某些題材以水墨作畫,能乘水墨流動性特強之便,發揮起來更能盡情如意;又將國畫的取景法融入西洋油畫,使小小的畫面看似能容萬物千奇百趣。

當年吳前輩決意回國發展,有兩大目標︰一是「國畫現代化」,一是「油畫民族化」,就這兩點來說,算是超標達成了,而後者對我的啟發至為重要 — 西洋畫始終是洋人的東西,而藝術必須求真,求「真」的過程終必涉及尋「根」,回到一個人最根本的民族性上。在大潭灣寫生的近作被學生評為帶有國畫的詩情畫意,令我留意到自己不自覺地走在建立個人風格的正途上了,大喜。

至於「國畫現代化」,雖與我關聯較小,但「筆墨等於零」一說,卻令我對吳前輩深深拜服。國畫發展史源遠流長,是我國傳統文化一大寶藏,受傳統國畫訓練的人,最注重用筆,正所謂書畫同源,一枝一葉都與書法的一勾一剔同樣有著獨立的欣賞價值,絲毫鬆懈不得。吳前輩看出了國畫發展的最大阻礙︰這用筆之法雖有觀賞價值,若過份拒泥於此,卻反而窒礙了畫面的流暢性,與水墨本身的優點背道而馳,是故說「筆墨等於零」︰無助於建構畫面、局限畫面發展的用筆,其價值等於零。

視覺藝術一切以整體畫面為先,藝術家的工作就是要將沒有的東西剔除,使觀者能直接感受畫面所表達的訊息 — 在這裡,吳前輩的話令不少人誤解為「傳統用筆是沒有價值的」,是以此說爭議性甚大,但其實應解作「多餘的傳統用筆是沒有價值的」,並沒有說錯,反而體現了作為藝術家的精神,將畫面上相對不重要的元素拚棄,哪管該元素原本的獨立存在價值有多重要!

我對國畫認識膚淺,基本用筆功夫不足,沒資格說「筆墨等於零」,但也本著這個信念,偶然作畫。讀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有所感,即隨手以大筆粗疏勾勒出崖壁的脊線,隨山脊遠去拉出飛白以表達距離感,沾水渲染出烏雲密佈的天空,再以皺法擦出拍岸的驚濤 —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蘇才子的想像力實在太厲害,生在今時今日,大抵是個頂尖前衛的畫家。

Friday, April 8, 2011

貓頭鷹




停blog近兩年,數月前重寫,是因為劉曉波。

今天,趙連海跟艾未未的新聞,重新提醒我正活在一個如何荒謬的國度。

「洋紫荊乃香港市花」,小學課本上如是說。我不知道,我們的下一代,將還有多少人知道,「洋紫荊」跟「紫荊」不是同一物種。區區一個「洋」字也怕,這個國家的氣度在哪裡?今天,「市花」須得改口稱「區花」,本來仍是一物,真身恐怕倒也不是洋紫荊更不是紫荊,大家只要認識那朵俗氣沖天的「金」紫荊就可以了。

是小題大做?「文明」二字,正正體現在最微細處。大是大非當前,事再小亦歪不得。

當有一天,你在網上搜尋器打進「劉太的女兒曉桐最愛波板糖」或「趙家一連數天出海遊玩」卻發覺被轉引到不明網頁,請不用慌,因為慌也沒用,你的住處很可能已被包圍了。

趙連海前天在twitter上發表的留言︰

「心情很好,也很淡定,做好了随时被继续进监狱以及失踪的思想准备,我也早就对爱人说过,如果再次强制我离开家,我将以死抗争,我将在被强制当天绝食绝水绝灌食绝治疗,直至生命逝去!此心已定!即便我的儿子和女儿失去了我,但我想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理解他们的父亲的。」

是真英雄的遺言,或是瘋子的胡言亂語,我快要在這超速失衡的時空裡迷失,分不清對錯了。當一個人因說出真相而遭受打壓,那代表了你最好安份活在虛妄之下,而絕大部份人,大抵也包括我,都像電影《讓子彈飛》裡鎮上的居民,只在勝機漸現時,才趕快選定自己該站到哪一方 — 革命是要流血的,不得不流血是因為你企圖從欺壓你的強盜手上搶回自己的錢包,搶劫者又豈會將已到口的肥肉拱手相讓?活得安穩的你我,袋還有足夠的錢,錢包裡那張唯一的親人照片也就算了罷。

我不願流血,但今天我還能寫,到有一天,寫也不行的時候,我畫,畫一隻貓頭鷹,願追隨黃永玉前輩去。




延伸閱讀︰

子貓物語(轉截龍應台文章) -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刁民公園 - 讓子彈飛,就是好玩

Thursday, April 7, 2011



找回學畫時代作品一幅。以單純的心態描繪靜物,沒心機沒計算,享受作畫時投入其中的樂趣。

整幅畫以灰調為主,我偏愛尋找光線在物件上產生微妙的變化。水杯透出一線靈動的光,閒適地落在墊布上,讓我看得著迷。水煲的金屬表面反映出扭曲的影像,是家中的環境。在水杯與水煲之間,沒有決斷作出取捨,因仍未養成畫家的眼,幸而畫面仍不失均衡。

對比近年所作︰


所謂「畫功」不見大進,亦覺沒有需要,兩者分別在於構圖上、設計上所花的心思。

一網友評此畫,指水煲反映「家」的環境,而有「茶煲」之謂的女人,正是「家」的主人,更說兩支條狀蔬果乃陽物之徵;我不是Symbolism的追捧者,此評有對有不對,但營造「家」的感覺之心,卻是說中了。

很難述說作畫時的機心如何,大抵是有意無意之間,流露了前作的老家,與如今的家之間,於我來說意義上的重要區分。

Wednesday, April 6, 2011

TINY WINGS



iPhone的3D遊戲很多,但我偏愛一些設計簡單的2D遊戲,《TINY WINGS》是我很喜歡的一個。

生來兩翼短小的可憐的小鳥飛不起來,懷著一飛沖天的夢想靠從山坡上一躍而下,借助不斷翻越山嶺帶來的衝力,竟可觸及天上的雲層,一嚐飛翔的滋味!

遊戲操控方法簡單得不得了,就單用一隻手指,下坡時按下,上坡時放開,時間拿捏準確的話就能為小鳥增添動力。

成功一「飛」沖天的一瞬,可真爽快得很呢!

Tuesday, April 5, 2011

如果我是高圓圓 — 含《單身男女》劇情

悶男人分兩種︰懂浪漫而懶於實行的,跟不懂浪漫卻強裝浪漫的。世上根本沒有恆久浪漫的男人,他們只在勃起的瞬間出現 — 不論你是男是女都應知道,維持的時間不會很長。

李天命說,送花,買來的不如偷來的浪漫,為浪漫而偷花,是假浪漫。

如果我是高圓圓,吳彥祖在對面大廈辦公室的玻璃上用備忘紙貼上哈哈臉再表演魔術時,我不會感動,反而會明白,最悶的男人不是不懂浪漫,而是當你說A君送的白玫瑰很浪漫時,他就送你白玫瑰的男人。

如果我是高圓圓,我不可能抵受得住古天樂狂風掃落葉式的攻勢,第一次就肯定讓他得手了 — 我的愛情觀,是寧可選錯走錯,也不要原地踏步。再說,身體有什麼值得那樣珍愛的?先造一次愛再說。誰得手、誰選誰還不知道呢。

如果我是高圓圓,吳彥祖跟古天樂之間選哪一個都是天堂,怎會下不了決定?女性永恆的兩難題︰忠實可靠的悶男人,跟危險卻可口的壞男人同時來追你,選誰?難的大概是︰「先」選哪一個吧。韋家輝在開首埋下的伏筆,卻正好解釋了高圓圓的躊躇不前,怕選錯,是大多女性的心理關口,不論戀愛是如火如荼、油盡燈枯、還是連邊也沒摸得著 — 尤其是,當你害怕重覆上次的錯誤,怎麼選,好像都有可能會錯。事實上,的確,怎麼選都是錯的,錯了再算,將錯就錯呀。

如果我是高圓圓,我當然知道,女人青春有限,選錯了走錯了,回頭太難。但不開步走出去,走得更慢,剩下的時間更少!

如果我是高圓圓,不,當然,我不是高圓圓,怎麼可能女人在挑白底紅花跟紅底白花的裙子時那種苦惱?

Monday, April 4, 2011

古典頑童Nigel Kennedy

我甚少聽古典音樂,Nigel Kennedy是我少數喜歡古典派出身的音樂家之一。

認識這個音樂鬼才,當然是由他那著名的《Four Seasons》演奏開始。當年看家父那張LD如今已成絕版,這張唱片是最暢銷的古典音樂之一,曾在英國雄據榜首整整一年之久,創下平均每30秒就賣出一張的輝煌記錄。

Four Seasons十二篇樂章中,當然要數「勁歌金曲」主題音樂的《 夏 — 第三樂章》最為人熟知,Nigel Kennedy一邊以身體律動與舞步兼任指揮,將夏天的能量發放叫人血脈沸騰︰

Four Seasons - Summer III


怕熱的我,最愛的當然是《冬》。可以看到,激情澎湃的演釋過後,他弓上的弦線也拉斷了好幾條︰

Four Seasons - Winter I




Nigel Kennedy在台上「嘭嘭聲」大力頓足作指揮的做法、前衛髮型與衣衫襤褸的造型,惹來不少傳統古典音樂老行尊的批評,但他的大膽與激情,無可非議地正是古典音樂所欠缺的。

他的演釋大膽之餘亦粗中帶細,為人亦風趣,在演釋巴哈作品的音樂會上可見一斑︰

Nigel Kennedy坦承自己為幫助創作,有吸食大麻的習慣,他大抵亦受不了古典音樂界的一板一眼,成名後不久就謝絕公開表演,淡出演奏台了。後來重出江湖,與不同樂團合作,演釋的音樂類型風格多變,向結他之神Jimi Hendrix致敬、與Jeff Beck合作、重玩他出道初期的Jazz、從波蘭酒吧找來不同的樂手組隊合作……

《Four Seasons》描寫四季之情,不懂古典音樂的外行人亦能聽懂,確是永垂不朽之名作;古典音樂若只能為行內人所欣賞,實在可惜。

常說古典音樂要變,要切合潮流,但Nigel Kennedy從來沒有「變」,他只是認為,古典音樂跟其他音樂,沒有分別,所以穿波希米亞服演奏古典音樂,跟穿「踢死兔」玩jazz,都是一樣的。

如果,古典音樂的音樂家都能像他,多好。如今當初的古典頑童已老,希望後繼有人!





Saturday, April 2, 2011

足球小將



網上流傳這段影片,據稱年僅九歲的這小子在足球場上左穿右插如入無人之境,視守門員如無物,大有萬人莫敵之勢!

可惜的是到現時為止仍未得知這天才足球員的身份。

大抵有些人的天份就是這樣突出,讓你拼命練習一萬年也望塵莫及。

與天才為友的好處,是在人生足球場上打滾多時仍未見有任何建樹之時,至少仍能觀賞他魅影似的身影在草茵上飛舞,在明星創造傳奇的時代摻上一腳。

Monday, March 28, 2011

大潭灣寫生


昨天經過大潭灣,見幾棵怒放中的宮粉洋蹄甲,忍不住今天寫生去。

時間不多,選了9"x12"的小幅畫布作畫,收入眼簾的卻是遼闊開揚的大潭灣美景。幾經推敲,決定放棄適宜展示廣闊風景的橫幅 ,選取直幅以取其灣岸之曲折,導誘觀者往下方的宮粉羊蹄甲。刻意讓奔放奪目的粉紅更加膨脹,幾成櫻花般茂密,下方的新綠略去,像煮露筍,只挑最鮮嫩的部份讓人欣賞。


中近景處有一岸邊大樹,枝葉垂到水面,背後透出的光正好在水面上抹一把流麗的漣漪;特意將它移近主角,成了渡觀者揚帆出海的一個碼頭,隨著鱗次櫛比地排成「之」字型的船隻,通往遠方大海。

此景可供玩味之處不少,應可煉成大畫一幅。

Saturday, March 26, 2011

也來抄心經

見別緻BEE為震災災民送上祝福而抄的心經抄得靜謐優美,我也來抄一遍︰


小字寫得不好,沒下過苦功之故。心血來潮想抄心經,就從文具店買來五元一支的小筆,邊抄邊脫毛,卻沒叫我發脾氣,心經果有寧神靜心之效。

我是天主教徒,向來將佛教看成是一種高尚的哲學。抄心經,不懂格式,也有漏句錯字,對經文亦只一知半解,有怪莫怪,心意而已。

自王菲演唱會被一首《彼岸花》當頭捧喝後,對心經更有興趣,只是網上眾說紛紜,到底該作如何解讀,還望有識之士指教指教。

Friday, March 25, 2011

我不要當梵高

 

就算一百萬人來看我的畫,一百萬個都不喜歡,我都不會改變我的畫法;不是高傲不是偏執,是稚子之心,生來如此 — 像梵高這樣特立獨行,完全不受社教化影響,能在畫作中如此忠實地呈現自己所見的美,哪管審美準則跟別人如何不一樣的畫家,實在不多。

見山是山,畫山就畫山;大部份畫家在經歷學習描繪的階段中,養成忠實表現事物的習慣。慢慢追求情感的抒發,見山不是山,畫山不是畫山;最後如何再過渡回到「見山是山」的純真,一般人窮畢生之力亦未必能有所成。

在梵高稚子的眼裡,看的事物本來就是這樣,困在睡房裡作畫,房間帶給他不安的感覺便自然而然地表達在東歪西倒的線條上,人類花了上千年辛苦建立的透視法則於他眼中如無物。我就是我,我只會畫出我所看到的東西,其他的我都不會。

從這個角度看,梵高確實是個天才,一個注定走悲劇路線的頂級天才。

不合群的人注定落單,甚至被窮追猛打,忠於自我的代價高昂,不是每個人都付得起的。

吳冠中前輩說「風箏不斷線」 — 藝術眼目如風箏,放得愈高愈遠愈好,但仍須有一線相連,與人民相連,讓普羅大眾看懂,不然成了斷線風箏,藝術價值不能持久。

在「通俗」與「真我」兩者之間相連的這條線,收得愈短愈易控制、愈是安全;放得愈長,飛得愈高,愈是過癮,愈是危險。

是挑戰,也是誘惑。畫家恆久的兩難題。

Thursday, March 24, 2011

似我者死……?



齊白石說︰似我者死。

學習國畫初期,以大量臨摹練習鍛練運筆技巧、描繪與造型法,成熟後脫之甚難,是以齊白石老人說出這麼重的一句話,警誡求藝者︰模仿是學習技巧的必經之途,同時卻是個人風格的毒藥。

西洋畫訓練過程中一般少臨摹,多注重觀察、思考與表達的獨立訓練,但「似我者死」的道理依然相通,求藝者必誡。


觀乎現實,白石老人的話倒不一定對,到大芬油畫村看看,充斥九成以上的臨畫、抄畫、改畫,不是死路,反倒受大眾歡迎,是很多畫家藉以生存之道 — 別人賴以為生的技藝,不能不尊重,畫「匠」與畫「家」之別,自己知道就好。

正如學習繪畫的人總各有不同目的與理由,並非每個人都必須成為擁有崇高藝術理想的畫家,建立風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多人窮畢生之力,求亦求不得;有些人則性格獨特,風格自然流露。

風格若屬自然形成,倒也不見得一定與別不同 — 性格再獨特,世上有人跟自己一樣,也絕不為奇。

年紀僅僅比我大一年的的Jeremy Lipking,已是寫實派人像畫的大師,更可謂是John Singer Sargent的接班人!兩者的年代相差近二百年,風格卻是那麼的相近!





人們對寫實派總有誤解。「寫實」一詞,詞義上解作「描寫現實」,這當然是寫實派的目的,也可說是大部份畫派的主要目的 (即使抽象派亦如是,容後再談);然而,如何達到「描寫現實」此一目的,倒絕非單純的將眼前影像重現。

常將繪畫與攝影相比,說攝影是忠實的影像記錄,其實不太公平。攝影家在調整和利用光線表達畫面時下的功夫也不少,只是形式不同,繪畫所花時間比攝影長,感覺上「較花功夫」而已。

以此為例說明寫實派或許較易明白。面對物象,以畫家的眼觀之,選擇最美的部位,經強調後呈現予觀眾眼前 — 當中涉及必不可少的取捨過程,例如希望強調模特兒的眼神,其衣飾上的細節必須簡化,暗區的細部更可大膽略去,一切皆以將焦點留在模特兒的雙目上為先。不同的是,攝影家會利用光線的安排、光圈的調整、鏡頭的選擇來取得預期效果,而畫家則運用色彩明暗、筆觸的精與簡、輕重緩急等表達。





繪畫與攝影最不同之處,在於畫家對真實的物象修改的自由度。當代藝術將魚畫成龍,人們容易察覺其改變,寫實派對畫題的修飾幅度小而精,觀者未必留意到,卻不能說不重要。

在模彷和表達「真實」之時,寫實派畫家所作的想像、取捨、創造等功夫,絕不比其他畫派的畫家為少。若以為寫實派的目的是「像真」,是了解不足 —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比真的更真更美,才是藝術的真正迷人之處。


Wednesday, March 23, 2011

我不可愛

屈指一數,博客這身份原來已擁有五年多。懶鬼一名卻又偏愛寫千字文的怪人如我,竟也累積寫下文章近千篇,可算是奇事一宗。

從mysinablog搬家過來,原只貪新鮮試試,後來發現那邊竟然沒有文章匯出功能,感覺像被威脅︰想走嗎?文章得逐篇搬家喔,倒不如留下?

臭脾氣的我立刻就搬。

寫blog初期,在mysinablog的寫作氣氛很好,大家互相造訪、分享、交流,像一大家庭。也有鼓勵寫作的原素︰依文章閱讀數而列的排行榜、每月選出精彩文章、分門別類的專題等等,產生了正面的良性競爭,大家不知不覺愈寫愈多。

查看資料,總瀏覽數也超過二十五萬人次,竟有這麼多人看我亂寫一通的東西!

更奇怪的是,寫了那麼多的文章,很少寫自己的專長 — 繪畫 — 現在卻有不少人發私訊,告訴我原來他也很愛藝術!

這現象很有趣。原本我少寫繪畫藝術,正因以為大家都沒興趣,所以旨在與人交流的mysinablog期少寫;來到blogspot後開始多寫,因為心態轉變,寫文章主要為自修,將懂得的東西寫出來,必須先經整理和組織的反芻步驟,過程當中能將知識進一步精練。

想不到卻因此寫成別人愛看的東西,而且,是別人本來不會宣之於口的「奇怪」興趣 — 就像很多人說以前都不知道我會畫畫一樣,繪畫藝術往往被認為是遙不可及的高深玩意,當然也就不會在飯後閒話家常時提起。

大家都不提,藝術彷彿變成禁忌的咒語。

寫blog的好處之一,正是可以談一些平常不會跟人聊起的話題,愛看的便來看,沒興趣的跳過便行,也正好讓別人認識另一個我。

我不可愛,但希望你在這裡找到你喜歡的東西。

Tuesday, March 22, 2011

靜夜舞會



我酒量差,卻很享受與朋友舉杯暢飲的快樂時光;酒精發揮作用,不論新朋舊友,彼此間的話也就多了。

酒,我喜歡靜靜的喝,朋友間的交心話,用不著大聲呼喊出來,更不用猜枚充填空虛的時間。人坐著安靜地碰杯,安坐在桌上的杯子也不發一言,大家內心倒激蕩熱鬧,是靜夜裡悄悄的華麗舞會。

紅酒非我所偏好,可能與我本來就不愛葡萄的味道有關?但跟朋友共飲時,酒也變得可愛。

我始終較愛清酒,喝下去就有渾身說不出的舒暢。尤其欣賞造酒精米的過程 — 把米粒外層的蛋白質、脂肪及維他命等雜質磨掉,釀製出來的酒,入口就更潤滑柔順。

也有毫不浪費的窮人佳釀︰意大利的國酒Grappa,就用上葡萄的枝和核,是個烈性漢子,初次淺嚐,頻呼怕怕,那獨特的風味卻總叫人過後不斷回憶。

以Grappa加上檸檬皮及大量的糖浸製而成的Limoncello,是我最愛的餐後甜酒。我願意用將放進口的tiramisu交換。

人愈大,跟朋友見面的機會不像以往多,能一個人喝也同樣享受的酒,則非威士忌莫屬。倒一小杯,邊看書邊喝,一樂也。

來自五湖四海的酒,彼此間彷彿也是朋友。

Monday, March 21, 2011

宮粉洋蹄甲


維園每年舉辦花展,人頭湧湧,花雖美,但賞花之雅興大減。其實最美的花,往往隨處可見,只要你能閒下心來,路邊小花,都美。

宮粉洋蹄甲是一直被大家忽略的品種。每年初春,惹人討厭的潮濕天氣來臨前,它就已偷偷綻放出一抹粉紅,不嬌揉造作,就在山頭,就在路邊。

夜裡靜靜盛放著的宮粉洋蹄甲待別美,連枝帶葉的新綠在夜間淡淡隱去,只留下叢叢幽雅的淡紅。若有閒情,駐足細看,其實不遜日本的夜櫻。

差就只差那隨風飄來,輕輕擦過臉頰的花瓣,柔滑似絲地,像美女的指尖。

是日本的櫻花本來就美?不。

由粗枝大葉的山櫻賞起,本來只像個撲拙的農婦,體態豐盈,卻塗上過濃過厚的口紅;慢慢調教,配出更佳品種,腰肢收細,婀娜多姿,頭上戴的花淡雅高貴,塑造其楚楚可憐的淒美又豈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的宮粉洋蹄甲,就樣當年第一個日本人看上的山櫻。

一切皆由閒情開始。先有賞花之情,才會學懂分別什麼叫不好、什麼叫好、什麼叫更好。

人生,才有長遠追求的目標。

Saturday, March 19, 2011

福島五十人 vs. 赤穗四十七浪士

日本福島核電廠自地震爆發洩漏輻射危機以來,五十名勇士抱著寧死也得履行職責的使命感,一直留守捨命搶救,人稱「福島五十人」。

「五十人」只是約數,實際上須得加上其他協助射水降溫的消防員,跟後來自願加入的救援隊伍。重要的是,他們犧牲小我的精神,跟市民大眾甚至特首「打份工」的心態很不一樣。

日本人從傳統的血液裡繼承了一種淒美的浪漫性格,這深深影響著他們的審美觀以至人生觀。櫻花盛開時人人讚美,但花瓣隨風飄落時不單有「櫻吹雪」之形,更有生命行將走到盡頭的凋零蕭瑟之淒美。矢吹丈在擂台上跟死敵最後奮力一戰,將自己的生命燃燒成慘白的灰燼,同樣是傳統的武士道精神。

「福島五十人」的功績跟命途將如何發展下去仍是未知之數,今天東京電力公司發言人更首次提到切爾諾貝爾以石棺封廠方案的可能性。在此只能祝願日本人民安好之餘,不禁想起日本歷史上的「赤穗四十七浪士」。



元祿十四年(1701)三月十四日,是幕府接待天皇敕使的最後一天,城內竟發生了刃傷事件。進城參與典禮的大名們規定都只能帶幾名近身隨從,城內更是絕對嚴禁拔刀的地方,一旦發生武鬥,不管誰是誰非,都得受罰。這是當時所謂「喧嘩兩成敗」的法令 — 「喧嘩」就是爭吵、動手的意思,「兩成敗」就是說爭執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佔上便宜了。

赤穗藩的淺野長矩因私怨企圖行刺吉良上野介義央(「上野介」乃官位),行動失敗後,當時的將軍德川綱吉迅即判處以切腹之刑,並沒收淺野長矩於赤穗藩的領地。吉良義央卻並未受罰,因此種下了赤穗藩復仇的種子。

君主被判易改收地,一眾家臣亦面臨變成浪士的命運。家老大石內藏助一收到消息,馬上召集家臣二百餘人商議對策。決定復仇的同志共有九十七人,約占全家臣的三分之一,他們一起簽訂了「神文誓約」。

為求一擊即中,大石內藏助領導群雄,先謀定而後動,被幕府頒領解散的武士們變成浪人,分散各地,裝瘋賣傻、隱姓埋名,蟄伏侍機行事。

有激進派抱武士道精神只求一戰,以昭明月之心,大石花了很多功夫勸服大家冷靜下來;另一邊廂,隨時日流逝,復仇之心日漸委縮,失去俸祿的武士生活上亦漸見拮据,或慮及家人生活,退縮下來的人亦愈來愈多,甚至偷取同伴財產遁去的叛徒也出現了。

歷時整整一年又十個月後才終於發生的「赤穗浪士事件」中,參與的義士也只剩下四十七位,但當中從未出現一個告密者。這至少代表了,儘管有人因貧病或各種原因退出,犧牲前途與生命以追求的武士道精神,始終是大家所認同的。

這不僅是參與的義士所想,義舉當晚,吉良家附近,決定就手旁觀的大名鄰居們也顯然有著同理心。浪士一行四十七人,砍掉吉良家臣十六名,斬傷人數二十餘名,同伴只有四人受輕傷,從柴房揪出吉良義史,並由大石確認他額頭與背部上當年由家主斬成的刀疤後,斬下了仇人的頭顱。此時,鄰居們聽到義士喜極而泣所發出的號哭聲。

事後將吉良的屍身搬回寢室,並為他蓋上被子,熄滅所有蠟燭與火苗,說明他們的行動是「義舉」而非盜賊所為。成功手刃仇人後,他們並沒有逃跑,反而到幕府官邸自首,向世人昭告這項義舉。

最後四十七名義士均被判切腹之刑。跟家主淺野長矩一樣,他們的切腹已與戰國時代所行的不同,象徵式上伸手上前取短刀剖腹的同時,背後的「介錯人」亦同時揮下長刀,將受刑者的頭顱砍掉。

雖然實際上與斬首之刑沒太大分別,但這絕不影響他們在世世代化日本人心目中的淒美形象,《忠臣藏》在三百多年來始終是日本人百看不厭的羅曼史,「赤穗四十七浪士」的故事亦被多番拍成電影,廣為後世傳頌。

Friday, March 18, 2011

DHL

日本民眾對「危機意識」的演釋在於日常生活的充足準備,並於危難發生時彰顯;我們香港人講求效率,危機意識r只在危機消息一旦傳出時才全力開動,哪管一呼百應後只是虛驚一場 — 正所謂「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也。


昨天全城搶鹽的盛況,正好與早前日本人在震災後仍然有秩序地排隊購物的畫面相影成趣。人家僅取足所需的生活用品,我們倒將超市貨架掏空!

 愚蠢可悲,也實在可憎。搶鹽的愚行始終兩個說法︰一是海鹽將受幅射污染,二是食鹽含碘可抗幅射。不管是哪一個,先傳出這種危言聳聽的說法都是可惡的蠢人。相信這說法並傳揚開去的第二個人同樣愚蠢,也同樣可惡。愚蠢是傳播速度最高的瘟疫 — 昨天我在街上目睹,師奶A將假消息傳給師奶B及師奶C並一同前往搶鹽(師奶A搶的是第二回),過程不花5秒。

這種盲目的愚行沒有遏止的方法。在愚民的搶鹽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即使傳出「原來食鹽過多可致吸幅射量大增」的假消息,愚民們便會立即化身頂尖凡科學家,指出消息不科學、不可信 —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說「有常識的人都不會食鹽以抗幅射」,副局長又指出「進食2.5公斤鹽才相當於一粒碘片的劑量」,均無補於事,謠言的威力正正在於,愚民寧可相信自己親耳先從別人聽來的假消息,也決不讓後來的消息動搖。

一蠢蠢到尾,只有家裡屯積上三五斤食鹽的真實影像,才能暫時填滿愚民空空如也的腦袋和虛空的心靈。謠言並不止於智者,沒長腦袋的蝗蟲只會吃得撐破肚皮致死。

網上捎來真實笑話一則︰

早前的搶日本奶粉現場,兩個男人對話︰

「d人都傻傻地既,飲人奶都得啦」
「點同呢,日本奶粉有特別配方,有DHL呀!」






-----------------------------------------------

延伸閱讀︰

刁民公園 — 一次做日本人的機會

Wednesday, March 16, 2011

巴黎街頭速寫



早晨清涼的天氣,讓我想起這幅巴黎街頭速寫。

走上街頭,吸一口冷空氣,冰涼的清流洗滌肺部每一個角落,愛冷的我頓感心情開朗。

就在老佛爺附近的一個角落,冬日的巴黎處處入畫︰行人都披上大衣,大衣讓每一個人看上去都風姿卓約,走起路來風靡時尚;高樹偏在寒風中脫去披肩,露出堅拔有力的臂胳,伸到頂頭盡處,修長的指尖上掛幾片蕭瑟的黃葉,隨風輕擺,似低頭向途人招手。

巴黎的建築物,隨便找一座都是畫材,配上蛛網似地星羅密佈的樹椏,跟井然有序的窗戶相映成趣,單以線條的疏密表達已甚有韻味。

天氣實在冷,陽光普照的午間大概只有零度,這幅「速」寫複雜性較高,一寫也已花去半小時,寫完速速戴回手套,循入購物商場取暖 — 大抵跟其他遊客進去的目的不同,哈哈。

Tuesday, March 15, 2011

笑看風雲變


選擇題︰「笑看風雲變」中,「笑」一字應作何解?(5分)

1. 每遇挫敗必作戰無不勝的阿Q式傻笑
2. 少部份低質網民對日本地震死難者無情的冷笑
3. 井上雄彥為鼓勵日本國民所畫的微笑

日本東北風雲變色,地動山搖,叫世人驚覺生命無常。

無常亦是有常,回顧歷史,日本人雖然未能有效預測地震週期性規律,卻已接納地震必然在國家恆常發生的事實,早早在生活上作好迎接死亡的準備。

這直接造就了日本人多慮的性格。在外國人而言,這往往是過份悲觀、猶豫不決;在日本人而言,這是生活所需,長久下來演變成民族性使然。

在生命的巨輪面前,沒有人能作萬全的準備︰岩手縣釜石港的防波堤堪稱世界第一,在世紀海嘯中瞬間慘被吞沒,形同虛設 — 但我們不可能知道,海嘯在跨越整個市區後衝往偏遠地區時,到底有否因防波堤的效用而減弱,在最後關頭挽回人命或財產的損失。

或者可以這樣說︰盡力作好了準備卻最終失敗的人生,總比束手就擒活得燦爛。

這才是笑看風雲變的正確解讀。




------------------------------------------

延伸閱讀︰

刁民公園 — 不單贏得同情,還有尊敬

子貓物語 — 地震非天譴

魚之樂 — 從不理解到不必理解

Monday, March 14, 2011

速寫之法


旅行時我愛作速寫︰帶一袋裝小畫簿,黑色水筆一支,走到哪裡,畫到哪裡。

速寫帶給我繪畫最原始的快樂。不用多想,簡單直接地表達所感,像第一次執筆畫筆的小孩。

速寫之所以快速,乃因求簡,非因求快。精化觀察所得,簡化表達方法,得出簡快鮮明的形象;速度上的快,是副產品。

放棄了顏色和光影,線條是速寫之魂。堅硬的建築物外牆,可運用快速、肯定、利落的線條;樹木由主幹轉至梢頭,則可見線條由從容不逼流向遲緩滯澀;線條的輕重、疏密與虛實,可表達各種不同的結構、景物之遠近。

在表達方法上雖與使用色彩時不同,觀察方法倒是萬變不離其宗。收入眼簾之事物,必須先行過濾、取捨,以去除雜亂無用的資訊,方能直接簡明地表達畫者所觀所感。回看上面這幅畫,右下角在古廟外牆上的裝飾似是多餘了,當應大膽略去。

速寫其中一個有趣之處,是畫者的一個很忠實的記錄。線條直接顯示了畫者的心情,諸如上述的錯誤也照錄如儀,回顧時總能有所感悟,是供改進畫技的好材料。

Sunday, March 13, 2011

齒輪

災難當前,人性盡現,平日的假面具或急忙主動撕下,或掙扎逃脫中被扯掉,危急緊頭見真章。

既可笑亦可悲的是,我們暫時看不到東北大地震反映出日本人的陰暗面,倒是遠離震央的我們,許多人爭相露醜相。

這邊廂,香港的機場有既焦急卻又耐心等候的日本乘客,也有堅持如期出發到日本旅遊、並表示萬一出事可靠香港政府包機送回的香港人;那邊廂的東京機場,有未能如期回家的遊學旅行的學生,並沒有學我們早前因風雪滯留倫敦機場時的留學生那樣大吵大鬧,他們說︰「雖然要等很久才能回家是有點麻煩,但我們可趁機學習獨立。」

家仇國恨,有人選擇在此時發作,不止擺出一副幸災樂禍的姿態,更認為誠心祝願日本人安好的中國人偽善。


同時,日本東京填坂的黑社會組織住吉會在twitter上發表聲明,其設於東京都內的各事務所現時開放,供未能歸家的人借宿。盜亦有盜,豈不正正照明被盲目仇恨所蒙蔽的賊心?

在網上,除了從圖片和影片得知災場的破壞情況,我們還可看到日本人在危難時的應變措施和臨危不亂的態度︰



當然,這明顯都是在受災規模較小的東京攝得,未見慌亂亦不足為奇,但這確是日本人值得讚揚和讓我們學習的地方。然而,這並非日本人與生俱來的民族性。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災日」,全國上下,自小學生到上班族均參與防災演習,重覆演練於危難時的即時應變、逃生路線、集合地點、事後處理等等。這是他們從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所汲取的經驗,全民認真處理而得出的有效預備訓練系統,每個人都清楚災難發生時自己應該做些什麼,逃生效率因而大大提高。

我們在讚嘆人家民族性優越時,有否想想,平時的火警演習,自己的反應如何?四川大地震後我們致力重建,但萬一不幸在某地方重演,我們的人民能比上一次跑得更快嗎?

這又得讓我們認清民族性之根源。日本人之所以有這種貼貼服服的蟻民性格,形成因素很多,包括國民教育、群眾壓力、也受地理環境影響;長年受震災威脅的民族,若還不練出有效的逃跑方法,老實說也太笨了。震災發生時一旦慌亂,成功逃生的人恐怕要比被其他逃生者活活踏死的少,是故有必要有秩序疏散,以達致最高效率。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崗位,該去的地方、前往的路線,亂的機會就大大減少。生常生活中事先準備好所需物資。逃生過程中必須謹守秩序,以免為他人帶來麻煩。在這個時候若每個人都作出稍稍一點的偏差行為,整個行動就失效了。

跟日本人做事,很多時候會覺得他們太呆板,不懂變通;在這種時候,不懂變通的大眾就是最大的優勢。

小時候到日本旅遊遇上大塞車,司機說什麼也不肯繞道,導遊翻譯他的話︰「若因為這邊塞車,我就繞到別的道路,人人都這麼做的時候,另一邊本來暢通無阻的道路不就塞起來了?」

還有,即使塞了好幾個鐘頭,我們都聽不到一下響號聲。導遊再次解釋︰這是因為他們把汽車的響號聲,留在緊急情況下使用。平時人們聽慣了,警覺性就下降,危險程度就增加。

自此對日本文化產生興趣,學習他們值得學習的地方。靈活變通到底是香港人強項,用得其所是好事,若能學習該排隊時不鼓噪、不亂發刁民脾性、在適當時候當一個齒輪就更好了。

Saturday, March 12, 2011

談風格





畫者皆追求建立個人風格。與別人不同很容易,每次畫手都畫上六隻手指便成;與別不同,同時率性表露真我,此「不同」乃與真我「相同」,難之所在也。

難在認識自己、接受自己、釋放自己。自己往往不可愛,不突出;不刻意討人喜歡,不標奇立異,同時令人留意、使人喜歡,這樣的人不多。

生來就是怪人的人,當藝術家最幸福,做好自己便成。世俗說「藝術家脾氣」,乃特立獨行的性格自然流露,容易刺痛別人之故。是以這樣的人當藝術家既幸福也不幸福,與人相處甚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