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6, 2012

說教

家裡即將增添一名小成員,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便會成為兩個家族的新焦點。

小生命的來臨,已然靜靜帶起很多微妙的變化。除了太太那被他一天一天手腳並用地撐大的肚子,兩口子受天性影響,心理上逐漸將自己調教成爸爸和媽媽,對方很多本來可以容忍、接納的行為現在變成了急需改善的項目,不早早把壞習慣改掉,小孩子出來自動學會,嘴裡如何說教也是徒然。作為爸爸,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足夠好的人,也希望太太一樣,能成為小孩子學習的對象,太太對我和對自己的期望,也相類似;跟小生命見面的日子愈來愈近,我們不自覺愈來愈急,似乎這個「排毒工程」來不及完工了,為此爭吵在所難免,靜下來想想,大家為了這件事緊張,倒也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再說,人無完人,也只能盡力而為了。大抵天下父母皆如此?

這種父母天性使然的緊張心理,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影響可以很大。聽過一個極端個案,父母因擔心小孩的飲食健康,規定小孩的食物無鹽、無油、無糖,每樣食物只能以白烚的方式烹調,上茶樓飲茶時,孩子吃的是叉燒包 — 的包皮。這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相信不用多討論,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相信也不太健康,因為在孩子嚴守清規的同時,同桌吃飯的父母依舊大魚大肉。

怪獸家長是不是香港特產?我不知道。不過從網上讀到一篇叫"Why French Parents Are Superior"的文章,倒也很值得參考。

文章的作者是美國人,丈夫是英國人,旅法期間,訝異於法國孩子跟美國孩子在餐廳裡表現的不同,進而研究法國人對孩子教養的方法。

同是坐於餐廳高桌的稚兒,那邊廂的法國孩子氣定神閒,在歐洲人出名漫長的用餐時間裡,不哭不鬧,跟大人一樣等待用餐,期間自得其樂地享受他的"Me Time"。這邊廂,作者的美國寶寶翻倒鹽瓶、撕掉紙包砂糖、在餐廳裡亂衝亂撞 —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會發現香港孩子跟美國孩子的相似之處,然後跟作者一樣,好奇到底法國人是如何教孩子的。

經過一輪觀察、訪問,作者發現,法國孩子之所以不像美國孩子或香港孩子那樣愛以各種行為引人注意,是因為他們早習慣父母的注意力並不是全天候24小時都放在自己身上,他們習慣有他們自己獨處的時間,而箇中原因,哪管很可能是法國人對於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的執著,反正自嬰兒出生那天起,小寶寶夜裡哭起來,他們也不會第一時間將之抱起呵謢,讓他們學會自己重新進入夢裡,是以作者認識的很多法國小兒,兩三個月開始就能一覺睡到天明。孩子們自小已學會等待,而他們學習的方法,不是父母告訴他們等待之後就有糖果吃,而是父母以行動告訴他們,哭鬧並不會使等待的時間縮短,也不會因哭鬧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道理很簡單,基本上與教狗的方法一樣。很多人說,理論跟實情是兩回事,狗跟人更是兩回事,這我都知道。但我相信基本的道理不變 — 行為問題,必須以行動回應,說教是教養的另一部份;行為不對,就要立刻確實地得到「這是不對」的行動回應,一個堅決否定的眼神、一句嚴肅認真的說話、一個漠視的態度,都是有效的工具。

別說打,罵大聲一點也怕嚇著小狗或小孩的也大有人在,做得不對的時候還來個輕聲軟語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是不是有什麼苦衷是不是有什麼不喜歡,如此錯誤地對「不對的行為」以行動加以肯定的情況並不罕見,小孩子為什麼會哭哭鬧鬧、狗為什麼平白無事會亂吠,這種人會自行猜想,啊,這裡太冷了,小孩子覺得冷所以哭了,啊這塊白色的桌布太白了他不喜歡得快快把它換掉,啊狗狗是因為電視太吵了地板太硬了窗戶開太大了所以才吠起來了……一邊摸著正在亂吠的狗狗加以按撫、一邊問我為什麼我的狗長這麼大卻不吠的狗主,

我見過太多了,彷彿狗生來有事沒事就都應該吠一樣。

狗不難教,難教的是人;教孩子到底是不是一樣?我相信有很多的不同之處,我們的社會也有很多的限制。法國人的方法搬到我們身上不一定就行得通,但我看到可以參考學習的地方。行不行,遲點再告訴你。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2

Tetranitratoxycarbon

早前讀到這麼一則新聞︰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10歲女童拉曾,在科學課上聽畢老師介紹分子形成後,即場以粒子模型砌出過往從未被發現的分子「tetranitratoxycarbon」,其緊密結構讓它有儲存能量的潛在特質,或能研發為炸藥。

這位老師,沒有因為10歲小童砌出來的東西並不存在而告訴她那是錯的,作為一位老師,他有廣闊的胸襟,能坦然接納學生懂得比自己多,並加以肯定和讚賞。我不確定這在外國是否普遍情況,但在香港則肯定不是。

說過好多次的親身經歷︰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自然科學科的老師問道︰「各位同學,你們知道有哪些海洋哺乳類動物嗎?」大家雀躍地舉手答︰「鯊魚、鯨魚、水母、海豚、海馬……」對的錯的答案粉陳,老師再問︰「還有沒有?」我見沒人再搶答,這才舉手加上︰「海牛。」結果,引來哄堂大笑。包括沒有聽過海牛是什麼的老師。

自此我知道,知識的世界是無限的,但將知識傳授給你的人的知識,則肯定有限;我反叛地認為,學校裡能學到的知識,不怎麼了不起。在學校裡的學習,變成了告訴老師我懂得他想要的答案的遊戲。我頗會玩這遊戲,但覺得極度無聊。

長久下來,養成了學習只為交差的態度,就像電影3 Idiots裡面主角教訓教授和學生那一段︰大家都不再對學習感到興趣,碰到沒聽過的問題,只會想如何給出別人認為正確的答案,絲毫沒有因為能去了解一件新鮮事物而感到興奮。

當然不能把責任全推給那位老師,疏忽是他無心種的因,慵懶麻木是我自己結的果。然而,教育確是多麼嚴肅認真的一回事,絲毫差錯,影響甚遠。那位老師不知道海牛是什麼不是錯,但將自己知識範圍以外的東西看成不存在,並將這樣的態度以身教傳給其他學生,則是大錯特錯,受影響的不只我一個。

Friday, February 3, 2012

《Por Una Cabeza》

電影《女人香》裡有我很喜歡的這首探戈《Por Una Cabeza》。



This is perfection.


This is passion.


我想,這樣已很簡單地說明了我對音樂、對藝術的取向。

Thursday, February 2, 2012

反反蝗

先來一帖靜心藥。



近來「反蝗」之聲日盛,群情洶湧,功利如香港人也掏出真金白銀,湊錢在報章上賣廣告了。某些自由行隨街便溺之類的行為叫我氣憤,但日漸高漲的排外情緒更讓我不安。

我反反蝗。

我支持大力打擊雙非,我對電影院被名店逼遷感到難過,我討厭某些自由行在街上亂推亂叫亂撞的行為,但我更憎厭歧視。

歧視是什麼?是不管你是何星座,也不管你才華實幹如何,總之你來自某地方、或某年齡層、或屬某性別,你,就是一堆屎。你的價值,不受評定,不因你是你,只因你跟某些人是同一類。

世上所有地方都存在歧視。人總愛看不起別人,總要找出別人比自己低的地方來看,並歸類成為可以打壓或唾棄的對象,自己才過得安心。我在很多地方都看見過那種鄙視的冰冷目光。

把人叫作蝗,跟將人說成狗,沒有分別,一樣低俗,一樣弱智。被說成狗時,我們會說「我們香港人才不是這樣的,是你沒見識」;將自由行貶成「蝗蟲」時,不也是對某些內地人財大氣粗地亂叫「要不是我們,香港全完蛋了」那種侮辱的自我投射?

不喜歡的人,我們就將他們趕出去。大陸人、菲律賓人、印度人、非洲人……有哪種人,是我們喜歡的?香港人?

這樣的香港人,值得自己喜歡嗎?